八月,似乎又闻到了大闸蟹的鲜香,吃过那么多次的大闸蟹,您是否想过为什么它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?今天蟹小姐带大家看看大闸蟹名字的由来!
大闸蟹有一个很好听的学名或者说是生物上的名字,叫做“金丝绒毛蟹”。可是人们习惯上都叫它大闸蟹。那么,为什么要叫它“大闸蟹”呢?这个“闸”字,似乎让人难以理解。其实说起大闸蟹得名之由来,倒蛮有意思的。
有人解释说,在上海话里,大闸蟹的“闸”,本字是“喋”(左偏旁的口换为火),和“炸”音义相同,指一种烹调方式,即把菜放在清水中煮;北方话叫“焯”。把蟹放在水中煮熟,叫做“闸蟹”。萝卜青菜,玉米花生,鸡鸭鱼肉,也都可以“闸”——水炸。“大闸蟹之称,只有当它入过汤镬,穿上红袍,做人盘餐时才是准确的”。鲜活的毛蟹是不能叫做“大闸蟹”的。而《大闸蟹史考》也提到大闸蟹的类似的一说,那时,人们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,或者是临时发起。所以这些卖蟹人,总是下午挑了担子,沿街喊道:“闸蟹来大闸蟹”。这个“闸”字,音同“炸”,蟹以水蒸煮而食,谓“炸蟹”。
有人认为“水炸说”或“炸说”值得商榷,于是提出“捕蟹说”——“大闸蟹”是指活蟹,由于螃蟹性喜光亮,因此渔民用灯光诱捕。办法是在港湾间设置竹编的簖,夜里放一盏灯,螃蟹见光,便会接二连三地爬上竹簖,渔民抓住它们十分便当。这种簖,就是“闸”。在簖上捉到的蟹被称为“闸蟹”,个头大的,便是“大闸蟹”。古人包笑天作了有关“大闸蟹”名称的解释:闸字不错,凡捕蟹者,他们在港湾间,必设一闸,以竹编成。夜来隔闸,置一灯火,蟹见灯火,即爬上竹闸,即在闸上一一捕之,甚为便捷,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。
第三种是根据螃蟹在繁殖季节的习性来诠释的。螃蟹和许多洄游鱼类一样,有着生殖洄游的习性。我国北从鸭绿江口,南到两广沿海地带,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足迹。但是长江流域的螃蟹最多。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由于长江口的蟹苗产量大,比较稳定。固城湖的螃蟹,就是去长江口产卵,孵化出幼蟹后,再溯江进入内湖渐渐长大的。“九雌十雄”,“九月团脐十月尖”,这是讲9月里雌蟹抱卵,蟹黄饱满,10月里雄蟹脂膏丰腴,肉质嫩白,恰是捕捞的最佳时节,也是持蟹赏菊的最佳时节。团脐和尖脐,是蟹肚上甲壳的形态,可以清楚地区分雌雄。由于在长江口或湖口一般都设有大闸门调节水位,而螃蟹在繁殖季节又喜欢在大闸蟹两侧的习性,人们在抓捕螃蟹时,习惯大闸门上的螃蟹,简称“大闸蟹”,当然,这也是后话了。
“闸蟹”一称,究竟是以捕捉方法而得名,还是以汤炸食法而得名,无以稽考,以上说法均有出处,都称的上言之有理,似乎不必究以何说为“正宗”。但宴请亲朋,持螯赏菊之际,介绍一下“大闸蟹”名称的由来,增席间情趣,倒不失为一种高雅,得体的待客之道。